Archive for the ‘地水火風’ Category

麥歡樂活海產

05/05/2009

麥歡樂這是老板的名字,是真名也好,花名也罷,重要的是他要賣什麼歡樂給你。如果你會台語那這個名字發音,變得更有趣了。進了這個店,什麼都不必煩惱,你只要坐好等上菜,吃飽等付錢,就可以走人了。

一個週末我與幾個朋友,就這樣走了進去,店裡只有兩張桌子,感覺像是家庭料理的樣子,

「麥歡樂...」進門我的朋友就這樣說了一句。

大家就座,沒人招呼你,沒來過的包你是大眼瞪小眼,不要急這裡沒有山珍,但是海味是一定有的,洗個手準備大啖海鮮吧。

第一道菜上桌了,看起來像鯊魚肉,但是我錯了,這是道ㄏㄨㄥ魚(對不起找不到字),口敢極佳,只是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它的骨頭不細,可以慢慢的嚼,老板說對胃不好的人是很不錯的食補。這道菜真的變成名符其實的開胃菜囉。

它的魚肉真的好吃只是不習慣吃的人要排除心理障礙。

第二道菜上桌了,仔細看是海馬,心想這種中藥的大補藥,用炸的來吃,還真的服了廚師的創意,也不管晚上好不好入眠,口感酥脆,那沾粉可是中藥混成,老板說這道菜對骨質密度降低有很好的預防功用。可是我怎麼都想到那兩腿之間的骨質密度裡去了。

第三道更是沒吃過,珍珠螺卵炒食蔬,這真的要試膽量了,有點黏黏的,吃完不知皮膚有沒有白一點。

海哲生魚片,其實是水母生魚片啦,要注意都白色的,不要夾到白蘿蔔哦,口感是不一樣的哦。

花蟹-不是秋天也可以吃到活蟹,而且還是肥滋滋的,一盤不夠又加點了一盤,鮮到你手都沒有腥味,肉不黏殼好撥好吃。這道算是正常點的菜囉。

白骨魚人參牛蒡湯--這白骨魚吃起來有點像過魚但味道更鮮美,沒有過魚的老,湯頭真一級棒。可惜不能加湯,因為料都吃完了,魚肉好吃,人參牛蒡也好吃。聽說牛蒡可以壯陽,今晚真是長夜漫漫。

榴槤明蝦--不吃榴槤的我,卻也吃不出榴槤的味道,那你會問了,加榴槤作什麼,佐味就是佐味,不放味素放榴槤,蝦要新鮮要看尾叉,要開叉的注意看都有開叉哦。啃完開開的尾,害我腳也要開開了。

這道是老板在西子灣自己釣的,叫”哇美”魚,因為魚很小不好處理,魚鱗是用洗衣機脫水處理後(第一次聽到有點驚訝),再密製烤過後,要細細慢慢的吃才吃得出風味哦!

老板以前是跑船的廚師,對廚藝有一種不同的看法,在這吃到不同的食材及鮮度。至於荷包那就考慮不了那麼多了。

麥歡樂活海產
24小時營業
高雄市鼓山區哨船街52號
075616817,0956177709

關於飛驒高山

04/21/2009

飛驒地區隸屬岐阜縣,大致位於日本列島的正中部。這裡,險峻的叢山中穿延著道道狹長的峽谷,座座村落散佈其間。
其中,最大的盆地之一即為高山盆地。當地的氣候特徵是,冬季晝夜的溫差較大。

每當冬天大雪到來之際,天氣非常寒冷,有時最低溫度達零下15度。而在夏季,這裡雖然日照充足之日居多,但由於濕度較低,使人感到非常涼爽。不過,夜間很涼,睡覺時需要蓋上被子。

飛驒地區群山環抱,東部的乘鞍岳、穗高岳及槍岳;西部的白山;南部的御嶽山,其海拔高度都在3000公尺以上,風光明媚之所隨處可見。

地方料理

飛驒高山文化是源自於京都與江戶文化融合而成,飛驒高山的料理也與文化相似,延襲著京都與江戶的味道,並開創出高山獨特的美味。

山菜

飛驒四面環山,多使用山上的野菜與河裡的鮮魚,創作出各種風味的佳肴,以樸葉味噌最為有名,它是把味噌與蔬菜放在木蘭花葉上燒烤而成。

飛驒牛

除了新鮮的蔬菜及水果外,還有以美味聞名的飛驒牛肉,做成的日式牛肉火鍋或烤肉。

蕎麥拉麵

飛驒高山地區有一個特製的蕎麥拉麵.,被稱為“飛驒中華''的拉麵,十分美味可口。

御手洗糰子

它是一種糯米糰上抹上醬油糖汁燒烤而成與飛驒串燒同樣有名。

地酒與味噌

以當地純淨的水質及優良的米釀造而成的清酒,為當地的一種美食料理。

味噌和酒店招牌上寫著一個「地」字,表示為純正的當地貨,高山市的酒或味噌都不是日本赫赫有名的,不過,他們卻以自己的產品自豪;像其中一間味噌店,店裡燒著一桶味噌湯,任客人自行試喝,老板就坐在味噌堆裡,不停地接過客人要購買的味噌、裝入塑膠袋中、收錢、給錢,入口處一整排都是等著宅急便來收的包裹,另一頭還有一位小姐不停地「埋頭苦寫」,這種忙碌的情況,實在很容易激起購買慾。

(more…)

上高地

04/09/2009

上高地地屬飛驒山脈;飛驒山脈之所以會被稱為「日本的阿爾卑斯山」,完全拜英國傳教士威斯頓之賜,藉由他的著作「日本阿爾卑斯山登山及探險」,讓飛驒山的美景登上世界舞台。 

標高1500公尺的上高地,是個週遭為穗高連峰、常念山脈,以及燒岳圍繞的盆地,站在河童橋上遠眺連峰,或是冒著煙的燒岳,還有大正池、田代池、明神池,都是此地的代表景觀。

      

燒岳是北飛驒山脈唯一的一座活火山,它曾在1915年時爆發,阻塞了梓川,形成大正池(因在大正4年時爆發,故得其名)。但形成近一個世紀的大正池,長期接受燒岳崩落的土石,已有明顯的淤積現象,現在的湖面比起以往縮小許多。 

(more…)

飛驒高山

03/30/2009

位置
飛驒(ㄊㄨㄛˊ)高山位於日本的中央,四面環繞著日本屋脊之稱的北阿爾卑斯山,雄偉壯觀的自然景觀及天然溫泉,使它擁有足以自豪的條件。高山市,古時候稱為飛驒國,四百年前以棋盤式建造而成的飛驒高山被稱為“小京都'',現在大家習慣叫他飛驒高山。它位於日本中部的岐阜縣。愛知縣(萬國博覽會的舉辦地)上方,長野縣(舉辦過冬季奧運地方)的右邊。

高山市,留有日本很古老的遺跡,最遠可以推算到繩文時代(一萬三千年前–兩千四百年前),所以是個很老很老的古城市,屬於盆地,四周的高山產出溫熱的水泉,所以也是個溫泉鄉。

日本各大主要城市都能輕易到這個城市,從東京可以乘坐新幹線到名古屋,再從名古屋換乘特急列車約兩個半小時可到達,票價單程九千多日幣。東京搭巴士約5個半小時可以抵達。大阪可以搭JR到名古屋,換乘特急列車,或是直接由大阪搭直快列車約4小時可以到達,巴士約5個半小時可以抵達。
由名古屋搭巴士約3個小時可以抵達。

發展的歷史

室町時代終結時(約450年前),高山外記氏曾在天神山(現在的城山)修築城堡,因此,高山外記的城堡臨近之地被稱為高山,這個名稱沿用至今。西元1585年,金森長近平定飛驒地區後,大力振興發展了城堡文化與城堡城市(城下町)。金森城主經6代,歷時107年,史稱“金森時代''。金森時代結束後,飛驒地區直轄於德川幕府。

1695年,高山城被毀,“高山城遺跡''被建設成“城山公園'',列為縣級歷史古跡。自金森時代至江戶(即現在的東京)德川時代終結,這一時期被稱為江戶時代(1603–1867年)。其中,德川幕府統治時期,高山地區的日本文化繁榮鼎盛。歷經數百年發展至今,這一文化已深深植入高山地區的風土之中。幕府直轄時期,共歷25代領主,延續177年,後經明治維新(1868年)等各種變遷,於昭和11年(1936年),始設高山市。

之後,經歷了與數個村、鎮合併,並於平成17年(2005年),又與周邊9個村、鎮合併,終於發展成面積幾乎與東京都相同的城市。近年來,高山市以“便於居住的城市應該是通行無阻的城市''為宣傳口號,在保護古老街區的同時,把能讓老年人及殘障人士舒適生活的環境建設完善,並致力於無障礙城市的建設工作。

位於岐阜縣的高山市,開發時間很早,早在17世紀就有大規模的建設,當豐臣秀吉的家臣金森長近分派到此,他就仿照京都的格局,花了18年的時間,高山市才被打造完成,而當時的行政中心–高山陣屋,以及附近被開發的地區,就成為今天的旅遊重點。 在此可以感受京都與江戶文化而成的飛驒高山特有文化。

高山市在日本女性最嚮往旅遊的國內城市調查中,多次高居前三名;古樸的傳統日本味、精緻的雜貨、純樸的農業小鎮味道,大概就是高山市吸引人的地方。高山市的必遊景點就在高山陣屋一帶,陣屋、古街、朝市,構築出高山市印象。 

2001年以來,在方便海外遊客方面,高山市積極展開整備工作,例如指南手冊的編制、網路資訊及指示牌的完備等,努力於提供一個可令人安心地在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古城盡興一遊的舒適環境。

(more…)

阮..貴妃捏!

05/31/2008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荔枝(學名 Litchi chinensis)是中國南部出產的一種亞熱帶果樹。荔枝是華南的重要水果農作物,每年產量超過一百萬噸。

中國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離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國南部的野生森林。公元3世紀時張勃著的《吳錄》有 "蒼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種之" 的記載。蒼梧便在今日的廣西境內。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樹。又《西京雜記》所載,公元前2世紀漢朝劉邦稱帝時,南海尉趙佗以荔枝進奉。公元1世紀的《民物誌》,3世紀的《廣誌》中,荔枝都是作為嶺南物產登錄。由此可見,荔枝在中國南部的栽種和生產已有二千年的歷史。

荔枝是中國特有的珍貴水果。"荔枝"兩字出自西漢,而栽培時代始於秦漢、盛於唐宋,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歷史。為什麼叫"荔枝"呢?據宋應《上林賦.扶南記》說:"此木結實時,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斧剝取其枝,故以為名"。荔枝是無患子科常綠果樹。果實心臟形或圓形,果皮具有多數鱗斑狀突起,顏色鮮紅,紫紅、青綠或青白色,果肉新鮮時,呈半透明的凝脂狀,細嫩多汁,味甜清香味美芳香,生食特別優良。

在今日的中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四川及雲南,都有種植荔枝,大約是從北緯18度至北緯28度都有。中國以外很多國家亦有種植,近者東南亞大部份國家如越南、泰國等都有荔枝出產,引入荔枝栽種的國家有美國佛羅里達州及加利福尼亞、澳洲的昆士蘭、印度、南非、馬達加斯加、以色列和墨西哥等。

荔枝為多年生常綠果樹,具有產期集中及隔年結果等特性。荔枝產地集中於高雄縣、南投縣、台南縣、台中縣、彰化縣及屏東縣等,栽培面積12,000千公頃,栽培農戶約13,000戶,年產量約90,000公噸,產值15億元,近三年之生產成本平均17.7元/公斤,盛產期為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荔枝年產量受結果習性影響,甚為不穩定,且產期集中,果實採收後又極不耐貯藏,必須立即上市,因此盛產年常有產銷失衡情形發生。 

經保存處理的荔枝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特點。荔枝的保鮮相對較為困難。傳聞唐代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從嶺南(亦有說是四川)把荔枝送到長安,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樹砍掉然後以快騎驛送。現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選易於保存的品種,以低溫高濕(攝氏二至四度,濕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氣調,降低氧氣比例以減慢氧化;或配合藥物來殺菌防腐。 

新鮮的荔枝每年五月開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當造的時節。產地附近的城市經常可以買到剛剛摘下來的新鮮荔枝。至於離產地較遠的地方,便只可以買到冰凍過的。荔枝罐頭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殼去核,泡在淡糖水裡。味道和新鮮度差的很遠,經常用來作冷飲或甜點。

荔枝有多個品種,當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種,亦是鮮食之選;掛綠更是珍貴難求的品種。「羅崗桂味」,「畢村糯米糍」及「增城掛綠」有「荔枝三傑」之稱。

掛綠:因外殼四分微綠六分紅,每個都有一圈綠線而名。據《廣東新語》說,掛綠「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當中增城掛綠歷來都是皇帝的貢品。據聞乾隆年間,增城人因為不堪每年納貢之擾,把百棵掛綠砍掉,只存一棵母樹現仍存在增城荔城街掛綠園,稱「西園掛綠」。西園掛綠每年仍有結果,2001年便有一顆西園掛綠荔枝,在拍賣會中創下「最貴水果」的世界紀錄。
桂味:特點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果皮淺紅色,皮上的裂片峰尖刺手,皮薄而脆;核有正常發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核。桂味中有一種叫「鴨頭綠」,有墨綠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種。
糯米糍:特點是肉厚,多汁,濃甜如蜜。果皮鮮紅,皮薄,皮上裂片無峰尖。核小,更有退化成無核的。
其他常見的主要荔枝品種還有:

三月紅:是最早熟的品種,每年5月左右就會上市。
妃子笑:較早熟的品種,皮淡紅。傳說當年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懷枝:傳聞古時有尚書路過嶺南,把鄉親送的荔枝入懷中,故名。
黑葉:中熟品種,果實大、果核大、果皮暗紅心形。雖然黑葉荔枝因為果核大而不得食客的歡心,但因為其香味濃郁,很多荔枝雪糕或乳酪都是使用黑葉荔枝來調味。
白糖罌
白臘
玉荷包:結果碩大,肉厚核小。 

(more…)

松井日本料理

05/23/2008

在夢時代的7樓,假日不訂位只怕要等候多時哦!
以下的圖片我吃到忘了是什麼了,不要問我,只管去吃就是了...

在入口的日本庭園燈的設計,小巧可愛~

懷石料理

海鮮火煱

不要懷疑,你所看到的都是我一人吃掉的,我想我吃太多了...

(more…)

新統一牛排館

04/01/2008

這家1976年開的餐廳,以貴聞名!
但百聞不如一吃,於是找了一天中午與同事,做了一趙美食之旅。

一進餐廳會被桌上的紅色餐巾所吸引,搭配綠色的桌巾,可以達到視覺的飽和感。

但是對於送上來的menu,就不是很滿意,影印浮貼完全不合這種高檔餐廳的格調,除了商業午餐(420-450)外,
最低的價碼都是700-800元之間,高檔的牛排也要到3000-4000元,所以對於餐廳所提供的軟性服務,顯的不搭,服務生幾乎是工讀生,可能是為了突顯他們的高貴,感受不到她們的親切與熱忱,這是不是一家高檔餐廳提供的。

對於送上來的水,只是用舊瓶裝飲水機倒出來的水,而且水喝完了,也不見服務生來詢問或服務,這一家的服務,顯然有很大改進空間。

菜色值得一提的,就只有湯品的味道值得佳許,其他的...,如果這是家200-300吃到飽的餐廳,或許不該那麼嚴格的看待,但以一間高檔的牛排館,我想它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或許是換人經營,還找不出方向,但要我再去用餐,我想我會找另一家試試!

R4 國際機場站–凝聚的綠寶石

03/20/2008

彩色玻璃或鉛玻璃,主要用於教堂。 歷史上的玻璃從那時起,是一個巨大的發展和演變。玻璃藝術進步納入境界美術。這部分原因是由於一些技術上的創新和發展的方法,更符合當代建築技術和建築。從根本上,但這種變化是由於出現了一種範圍更廣的風格和藝術語彙。 

威廉Derix接手管理工作室, 30年前同一個夢想,想把建築藝術玻璃,作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形式。他意識到藝術家將接近玻璃作為一種媒體的表達時,才知道他們的工作可以翻譯並執行槍決,沒有妥協。這意味著技術創新,願意嘗試和現代的設備和設施。 

一種更流暢的做法玻璃藝術已成為必要的,部分原因是道路建築與設計已趨向輕盈的美感。基層單位的建設設計規模和表面紋理平滑。藝術玻璃打造一個新的調色盤,以適應這門語言。但最重要的是能夠準確地理解和認識到的各個方面,是藝術家的設計。

Derix glasstudios已產生建築藝術玻璃始於1866年。在高雄捷運R4的全國第一機場捷運裡,你可以見證到150年歷史的 Derix glasstudios製作的藝術品。它是由德裔藝術家樂子先塑立體陶土模型,再以數位科技依陶模建構出海浪起翻騰的浩瀚氣勢,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視覺與空間的經驗。

R8三多商圈站–捷運之眼

03/20/2008

位居高雄市經貿核心的R8車站,站體出入口和大遠百百貨公司並構,也串連三多商圈內的新光三越、太平洋SOGO百貨、東帝士85摩天大樓,形成了高雄人的夢幻商圈。

一出R8沿著新光園道,可抵達新光海洋公園,寬闊及充滿綠意的海岸園區,襯托港灣城市的壯闊意象。

整個車站中央月台層完全挑空,走道部分與天花板也設計成弧狀,燈光從圓型玻璃電梯的中央呈放射狀排列,形狀就是一個巨大的眼睛。

車站穿堂採取中央挑空設計,並配合放射狀之金屬垂板天花及地板的鋪面拼花,塑造出捷運之眼的視覺意象,
象徵萬物歸流之向心性,勢必成為高雄市休閒,娛樂及國際商務之新指標。

(more…)

R23橋頭火車站

03/20/2008

R23車站位於橋頭火車站,橋頭新市填50m交通用地之上,目前火車站外其餘皆為農地,木站為島式月台地面三層之高架車站,車站為南北走向,站體長約201.6m,寬約為22.4m,月台長約134.4m,站高約為26.5m。

車站設置二處出口,各設有樓梯及電扶梯,出入口1位於車站東南角交通用地上,出入口2位於車站西北角停車場用地上,無障礙電梯設置於出入口1及2兩處,本站位處橋頭火車站旁,鄰近台糖文化保存區,為高雄捷運殊車站,建築造型除展示糖業文化的意涵外,
也對當地都市景觀因素加以考慮,以創造特殊風格。

設計理念

基地考量橋頭鄉之地方特性與人文,及高雄糖廠之歷史風貌,進行並發展主體設計。

設計構想–建築風貌主題採用琺瑯板、空間桁架、有色強化玻璃、鐵灰色隔音板及不鏽鋼金屬扶手欄杆。
造型–以高雄糖廠歷史與蔗糖結晶體為原型發展。
材料–主要為鋼板、琺瑯板、強化玻璃、金屬不鏽鋼。
顏色–以中性色系為主,避免造成站體過於沈重之視覺感,並能反映出科技感與時代性之質感。
照明–除了滿足機能外,並在建築體上強化站體地標性與細部之間美感,景觀部分以適當的配置,塑造週邊特有的夜間氣氛。

R23站體長向採用單純之直線造型,以配合既有與未來之橋頭新、舊市區都市天際線景觀,塑造捷運成為橋頭的新地標。車站整體造型以蔗糖結晶為設計概念,與橋頭地區之糖業文化特性結合。站體斷面採六角形對稱設計,側面配合大面積開口,引進空氣自然對流與採光,在站體內部塑造明亮輕快的Urban Skywalk,除了提供旅客運搭乘及台鐵的轉乘外,也結合新舊市區間之步行穿空間,地坪採用天然花崗石拼花,展現糖站頂蓋之主結構體以圓形空間桁架鋼管支撐,展現蔗糖晶體排列的概念,配合燈光突現該線性結構件,營造捷運車站為區域都會環境之夜間特色。

月台層主要垂直動線上方留設採光天窗,以強化旅客動線之方向性與空間自明性。另外R23車站更具有美濃窯朱邦雄大師的公共藝術作品「天工開物」,象徵台灣糖業文化帶動國內產業的起源。

天工開物

橋頭糖廠為台灣第一座現代化機械糖廠,帶動台灣工業、製造業、商業、交通、農業及教育的發展,具有開物之先的深刻意涵,
美濃窯朱邦雄博士結合人文、藝術、設計、陶瓷、工學、科技工業等多元性靈智的範疇,以巨大的勞動力量創造了陶壁公共藝術,堪稱「巧奪天工」。以天工詮釋開物,正是藝術家為橋頭土地譜寫的動人謳歌。

從構思開始,天工開物在藝術家的腦海中逐漸將意象轉化成形,接著透過藝術創作與構思縝密的製作工序,以及井然有序的安裝工程,具體驗證藝術家原始的原創意念,不論是高溫浮現的礦土結晶,或是連續變化的彩釉,透過藝術家智慧的雕塑手感,彷彿看見了繁榮中建構的城市,也嗅到了曾經飄散在空氣中的糖香,又游迴到誕生地一般。

這個作品寬9m、高12m,從整體塑造而至分塊製作,共由1311塊零組件組成,製程中耗費的陶土塊超過70公噸。橫貫中央的幾何圖形象徵城市建構的抽象意識,上下兩端則是孕運蔗糖的土地,載運蔗的火車橫越橋頭大地,撥開雲霧,大啟文明,從此開啟台灣現代化的紀元。

本作品歷經約半年的工廠製作,歷經泥塑、雕刻、分割、模具、製作、擋胚成型、整體作品完成燒結工序,每一步驟都需要投入人力、心力,創作者更是日夜不斷地投入作品製作的每一過程,沒有精湛的刀具,絕對無法精準切下重達好幾十公噸實心厚重、造型變化多端的陶土雕塑。

在藝術家手中堆砌的同時,彷彿當年無的列祖先民,曾經在故鄉大地上默默付出辛勞與努力,為台灣的經濟文明寫下最甜密又輝煌的歷史,一桶又一桶的石膏漿,為1331塊切割完成的陶土,進行最完美的工序。

在眾多的割切陶塊中,沒有一塊的造型是完成相同的,在高溫1260度C燒結後其物理性與化學性變的非常的穩定,可以歷經長時間的保存。製作過程中更融和了藝術設計創作、大型雕塑與工程技術。並以現代科技解決模具技術,呈現穩定與製作精良特質,讓藝術家創作的表現,達到淋漓盡致的地步,呈現藝術更美完的境界。

經過半個月的安裝過程,終於在2007年11月19日完成,配合燈光的投射整幅作品像是一幅有生命的圖案,給人無限的想像,也為橋頭帶來在地文化的新氣象。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