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05 年 06 月

自私

06/30/2005

原來夢想源自於自私,讓無知的人們才有精力走這一遭愛情的路

別離的訊號在聖誕節夜晚的星空,雖然天有點冷,當我抬頭仰望,它們在天邊對我眨動。

一個在愛情征戰多年的中年男人,已經無法卸去盔甲,但仍不斷提醒自己:「已經夠了,」
在與依依七年多的相戀之後,他心裡開始響起一個聲音,這個聲音盤旋不去,
一直到他發現她的劈腿…

依依提出了分手的建議,但EVAN總以「尋找一個永久的可能」慰留依依。
雖然當時兩人愛的沒有章法可言,但分手總要找個充分的理由與安心的藉口。

EVAN總認為是彼此愛情走入高原期而產生倦怠,也許休息一段時間就會好轉,
最重要的是可以保留雙方隨時作愛的需求。

依依張開腿的角度,與他感覺有密切的關係,通常大量的物質可以滿足她大部份的感覺,
但是如果感覺沒來,很抱歉,你的錢就是白花了。

離開路更寬

這種用性去綁男人的方式,利用的是男性的貪婪以及對性愛的迷失,
若單純以性來講,證明了一分錢一分貨的名言。

多年後的某一天,EVAN忽然計算了一下,
在她身上花的錢可以買下一間套房了,
為此他還暗暗心疼了一個晚上。
但不離開,也不會有現在的EVAN。

「如果我有依依,我還有足夠的時間去認識別的女人嗎?」

但是他清楚一件事,無論將來跟什麼人交往,去哪裡,都不會比跟依依在一起辛苦。

為了避免與EVAN直接衝撞,依依答應留了暫時冷卻的對待,
EVAN也自以為是的認定她只是一時衝動,
「她漂亮又年輕人難免有人追,分開一陣子也許她才會體諒我的好!」
可當依依從EVAN協議的那一天,她心裡已經很明白:不會再回去了。

依依的離開打亂了EVAN的生活步調,他只問自己兩件事:

1.如果一直下去,我們會有什麼結果?如果硬要擺在一起,我會快樂嗎?

2.如果一直下去,我能夠完接受她的交友模式嗎 ?與她融入成一個新的個體嗎?

留住不愛的人

答案很清楚,依依根本不愛EVAN。
亞里士多德說:「個性決定命運」
雖然EVAN在這場愛情遊戲中一直扮演稱職的幕僚,對他來說這是最舒服的角色,
因為依依的個性使然,很容易是大家眼光的焦點,Evan不想在群眾之中被注意,即使身經百戰,仍然如此。

這樣謙遜厚道的個性,某種程度來講,也意味著EVAN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

有沒有一輩子只愛人而不需要人愛的呢?
然後在許多年後的某一天,愛到能力不足以應付的時候呢?
這個「不知道要多久」的漫長等待讓EVAN覺得非常難耐,
他一方面想等待,一方面又不想繼續一個只是為了愛人而等待:等待性愛,等待不確定的愛情。

他無法扭曲自己去「學習」她的興趣,但是在愛情文化裡,這件事有一種不可言喻的重要性。

要的不只性

在這場愛情遊戲裡,EVAN感覺人格正在分裂。
基本上EVAN喜歡文化人的氣味,但是依依不一樣。她是如此善於展現自己,
譬如什麼樣的流行才是上流,如何裝扮自己,投資身上的行頭,甚至不惜整型。

在轉換女朋友的空窗期,至少得預留一些生活費以防精虫暴動時使用,
於是他趕快算一算手邊的存款,足夠用好幾年,心裡才比較舒坦。

離開依依後的EVAN,不再相信愛情的甜美,
於是他換了個想法,只問自己需要多少「性愛滿足點」,
再用這個抽象的數字去衡量生命中的下一個女人。

不過這和信心無關,他有信心把到更多女人,但既然離開依依,
放棄了與她作愛的權利,便表示他要的不只是性,
他也不希望只愛一個女人,他期待中的女朋友在床上是具有奴性,
但不需要浪費太多的時間在言情說愛上,那會讓生命更瑣碎。

他不想再浪費生命,在女人堆裡學會愛情的騙術。

(more…)

某人的工作格言(轉貼)

06/26/2005

生活就像是被強姦,你不反抗就要學會享受…
工作就像是在賣春,如果你不行老板就換另外一個人來做…
社會就像是手淫,全部的事情都要靠著自己的雙手去解決…
發薪水就像是月經,一個月不來那麼一次總覺得不能安心!

烏龍英文

06/11/2005

 十大必學英語

 在英語成為全球共通語言之時,有一些語句是你不得不學的。牢記這10句,幫你暢通無阻喔!

1.What the f**k is going on?(到底他媽的怎回事?)
說這句話常都黑人,如果是白人可能就會說: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

說這句話時適合帶點疑惑,不解。

2.It&#039s bullshit!(胡說八道!屁話!)..this sucks…
全美最愛的一句話,適用於對方唬爛你時。當你看到一個爛節目或是一句不中聽的話,你可以大罵出來!

3.Come on!…gimme a break…
這句話代表著很多的含意。想幹架時,想上床,催促..等都可以用!美國人幾乎把它當成語助詞,一天不講個七八十次嘴會癢似的!

4.It&#039s none of your business!(干你屁事!不用你管)…butt out!
媽媽叫你念書、另一半叫你別亂花錢、被老闆抓到你在看情色網站,這句話都用的上喔!

5. Damn it!(可惡!)…bluddy hell!
通常出現於一個英雄的嘴裡,最好是要剪炸彈的引線!Damn it!是剪紅線還是藍線呢?帶一點生死抉擇的無奈。如果有一天,求愛被拒的話,Damn it也很好用!

6.You son of a bitch!(你個狗娘養的!) ..pain in the butt!
常出現在電影的對話裡,最常說的竟是女生。越端莊高貴的女性越容易在壓力達到一定值時便會脫口而出。 不過這句話由男生口中說出,真的有點怪怪的!

7.Ditto!(我也是!) …related to "We&#039re in sync"…
這不是一句常用語,但果你覺得Me too!或是Me also!不夠文藝的話,Ditto!應該不錯用!I love you!Ditto!是不是美多了!

8.How can I forget such a beautiful girl?
久未見面的一個朋友突然見面,但你一時忘了她的名字,不妨可拿到擋一下時間。在對方還在沉醉時,你就可以想對方的名字了!

9.I had no choice!﹝我也是被逼於無奈啊!)
當你被用槍抵著頭,問你為何出賣你的好朋友,這時你真的可以說這一句了。

10.Oh~my God!﹝我的天啊…﹞..jesus, mary and joseph…
大喊這一句時,最好雙手掩面,埋頭痛哭,這樣才戲劇化。但是如果是喜事,你也可以在街上大吼亂跳。算是全球共通的情緒語言,用在每個地方都可以!

 

【Birth of country】

當初我來美國是抱著"待個一年,英文就會說得呱呱叫了,到時就可以回台灣混一
口飯吃"沒想到,來了半年,英文沒有說的"呱呱叫",只有"叫呱呱"。迫於無奈只

好開始申請學校。

填寫申請表是申請學校一個很重要的步驟。

記得我第一次填寫申請表時,見到一欄"Birth of country",我覺得這個學校很奇
怪,問我一些個人資料就算了,竟然連我"國家的生日"也問。

幸好當我在學這段歷史的時候,還沒養成上課打瞌睡的習慣,所以就很有信心

地寫下10/10。

後來經過豐富的申請學校經驗,我才知道原來"Birth of country"

是[出生國家],而不是[國家的生日],所以給正在申請學校的人,不要像我犯一樣
的錯誤了。

================================================================

【Slippers】

來美國讀書,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包行李了,因為你要在最小的空間內取得最大
的效益。

記得我來美國之前打包行李時,什麼東西都不放過,連拖鞋也是,我老爸生氣地對
我說,"你什麼東西都帶,連拖鞋也帶,難道美國沒有賣啊?",後來發現,是的!波

士頓得確沒有賣拖鞋(註1)。

另一次打包行李的時候,我偷塞了一包衛生紙在行李箱,沒想到還是被我老爸抓到
了,他生氣的說,"美國人上廁所不擦屁股阿!",我膽顫地回答:"美國的衛生紙都是

捲筒式,沒有一張一張的那種,我用不習慣嘛!!!"後來因為理由不充分,衛生紙就

被沒收了。

記得在學校宿住的第一天,漂亮的韓國室友邀我到樓下去認識幾個朋友,由於我沒
有拖鞋,就對室友說"I don&#039t have shoes",她對我說"沒關係",於是我穿上我的

鞋,正當要出門時她見到我的布鞋就對我說"你有shoes啊,怎麼說你沒有呢?"。

後來我才知道拖鞋的英文叫slippers不叫shoes。

註1:住久了之後發現,波士頓賣的都是室內拖鞋(布做的),沒見過室外拖鞋。

================================================================

【Plastic or paper?】

每當我聽不懂別人的英文的時候,我只會有兩個反應,一個是"微笑",另一個是"
說Yes!"以做為掩飾,這招就叫做"以不變應萬變",只不過用這招失敗率也蠻高的。

第一次到超級市場買菜,於結帳時,收銀員對我說"plastic or paper?",我一發現
我聽不懂,加上這個是一個問題,我的"絕招一"派不上用場,所以我毫不考慮就

說"yes!"。

對方一聽我這樣的回答,又問了我一次"plastic or paper?",我這次不但說了yes

連微笑也一起附上(雙管齊下,效果才大)。

只見收銀員很無奈地對後面裝袋子的人說"plastic!"。

等到我離開超市之後,還不知到底發生了事呢!。

Ps.在美國,一般的超級市場都有提供兩種袋子,塑膠袋和紙袋,所以結帳時收銀
員都會問"plastic or paper?"(塑膠袋或紙袋),如果你要塑膠袋,可回答
"plastic,
please!"

================================================================

【Cart】

在美國一般人都是一個星期才去超市買菜,一買就是一個星期的份,所以大多數的
人都是開車去,由於我住的地方離超市很近,加上又是一個人住,所以都是走路去

買菜。

這超市的名字取得真好玩,看英文不覺得,但你硬給他翻成中文就好笑了。

像StarMarket,Stop and shop,分別翻為[星星市場],[停下來買],這讓我想到
美國有一所大學叫米飯大學(Rice University) ,還很有名咧!

事情發生在超市,當我在結帳時,裝袋子的小姐對我說"Can I put these in your
cart?",我一聽"car",我又沒有car(車子),所以我就立刻對她說 "NO!",她對我
這突然的回答嚇到了…

於是算帳的小姐對我說"Could you move your cart",這時我才搞清楚,她說的是
cart(手推車)而不是car,害我頓時覺得不好意思。

================================================================

【Rubber】

我在美國有時後會看一些雜誌,記得曾在讀者文摘中看到一個笑話,特別提出來,
以免來美國唸書時發生相同的錯誤,那就糗大了。

一個從澳洲來的留學生來美國讀書。

一次上課,要向隔壁桌的男生借橡皮擦,所以對他說"Can I borrow your
rubber",

那男生一聽,瞪大了眼睛說了"What????",

於是那女生指著橡皮擦,並說"Rubber",這時那位男生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女生要
的是橡皮擦。

你知道那女生那說錯嗎?在美國rubber也表示保險套,所以這就是為何那男生那麼
驚訝的原因。

若要借橡皮擦你可以說Eraser,修正液就說White-out。

================================================================

【Borrow and use】

有一次到友人家中做客,一段時間後內急,想說在台灣都是很客氣地跟主人說:能
向你借廁所嗎?於是便問: Can I borrow your toilet?

結果他笑著說:You are welcome to use the toilet,but you can&#039t take it
away!

(歡迎你使用廁所,但不要帶走)真是禮多人怪阿!

================================================================

【Tea and dinner】

到澳洲,新認識的朋友好心邀請我到他們家,並說:Please come and have tea
with us tonight。我一聽高興地回答:Thank you very much. I will be there.

想人家邀請喝"晚茶",一定要吃飽在去才有禮貌,於是提早吃完晚餐準時赴約。

誰知道一入門,就見他們開始煮義大利麵,並問我要吃多少。

我非常客氣地答:NO,Thank you! I have had my dinner at home.

語畢,卻換來他們奇怪的臉色,一直等到他們用完餐,

問我是不是不喜歡這些食物,我極力否認,回答說自己只是來喝茶聊天的。這時他
們才恍然?j悟笑著說,這裡提的Tea是指"晚餐"的意思。

所以以 後若有人邀請你Have tea at dinner time,千萬別吃飽才去!!

================================================================

【Address】

有一天我問我同學 "Clinton address to Americans"是什麼意思?

他回答"科林頓的地址在美國",其實答案應該是"科林頓向美國人民[演講]"。

================================================================

Aging people】

一次我跟一個小女孩說: Do you know how old I am?

結果小女孩 跟我說, I don&#039t like aging people。

我驚訝地問她,"So, You don&#039t like me?" 後來我才發現我誤會她了。

I don&#039t like aging people是說[我不喜歡猜別人的年紀] ,而不是[我不喜歡上
了年紀的人]。

================================================================

【美國人的幽默】

我曾經在路上看到一部其爛無比的車,前後保險桿用膠帶黏得很醜,還用鐵絲綁在
車上,後車窗用"塑膠袋" 拼起來的,板金到破洞,我看八成會漏雨,一邊走還一

邊發出怪聲,當他從我面前經過我看到後方一張貼紙寫著:我的另一部車是勞斯

萊斯。

這也算是幽默吧!

================================================================

【英文式的中文】

我想大家都一定常聽過中文式的英文,像You busy your self(你忙你的),Success
university (成功大學),諸如此類的,但你一定很少聽過英文式的中文吧!!我就
聽過!

有次我問一個外國人(用中文)"你是教書嗎?",
他回答我:"不!我是老師。
"我心想,老師和教書有什麼不同哇?
後來我看他手有疤痕,我問他,"你這邊怎麼了?",
他回答"我這邊被受傷了!"
我一聽,嗯~~這個外國人的"被動式"果然用得好!

經過這次的談話,我覺得對我來說收獲很大,人家外國人的國語講成這樣我也聽得
懂,而且人家還勇於講出來,我想說英文也是吧!

其實就算你說錯了外國人也會聽得懂的。所以不要害怕開口說英文。

================================================================

【Feel about and think of】

有次一個台灣女生,想知道老師對她的英文程度如何,於是就對老師說 "How do
you feel about me?"老師一聽臉都紅了,覺得這個女生怎麼那麼大膽。一時說不出
話來。

How do you feel about me,翻譯成"你對我有什麼感覺?"feel是生理上的感覺,如
果你要問一個人對某事情的"感覺",應該用think of,所以在此應該說" How do
you
think
of my English?"

================================================================

【Walking on the water】

和美國人坐在一起聊天,談起股票市場變化萬千。

Eric說尤其是 Yahoo的股票瞬息萬變。

聽他提起Yahoo,我就插進來說可知Yahoo的創始人之一是位中國人。

Eric聽了不以為然說"He can&#039t walking on the water。"我心想walking on the
water有什麼了不起,也同樣回他一句。

朋友聽了不禁笑起來。Eric問"你到底知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經解釋,才知此句
為成語源出[聖經],是指耶蘇行於水上而不沉浮,寓意引申後指一個人如神般偉

大,崇高。

怪不得Eric要不屑一顧了,芸芸眾生當然不能和神相提並論了。

================================================================

【A bun in the oven】

一天進辦公室,同事問我"Do you have a bun in the oven?"

我覺得很奇怪,辦公室那來的oven,莫非這老外同事指的是Microwave,自然地回
答:"No。I don&#039t。"

三個月後,同事對我說"I asked you are you pregnant? Why did you say no?"

我講:"When did you ask me?"她將那天的對話講了一遍,別的同事就笑了起來。
他們知道我並非要隱瞞懷孕,而是我不懂have a bun in the oven 是表示懷孕了。

================================================================

【I have to go】

舊鄰居Mrs.Chambers是一位年近八十的寡婦,一人獨居。

我雖然不再是她的鄰居,卻常去探望她。

有一天,我趁接小孩之前,提早幾分鐘去串門子。
坐了一會兒,看看錶已是該走的時候,
便告訴Mrs.Chambers "I have to go now."

她一聽,便往浴室走去,一會兒出來告訴我說Bathroom已經Ready,我可以進去
了。我一臉茫然,為什麼她要我去上廁所?

原來美國人說要離開是 [I have to leave],而[I have to go]是上洗手間的一種
比較文雅的說法。

================================================================

【Cold Duck】

記得剛來美國時,第一個聖誕節我到德州休士頓老張家去,她的朋友Gary 是個單身
漢,請我們去他家過聖誕節。

老張告訴我Gary請我們吃[鴨子],所以我們都空著肚子去。

那晚,我們八點準時抵達,他幫我們每個人倒了一杯酒,就開始閒聊,過了十點
鐘,肌腸咕嚕,實在忍不下去了,老張就問他要吃[鴨子],Gary笑著說"我們不是

正在吃嗎?"

此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 [ColdDuck]可非[鴨子],而是一種以香檳及葡萄酒混
還而成的雞尾酒。老張直喊上當了,大家也都捧腹大笑。
 

(more…)

死亡,很難也很簡單

06/09/2005

文◎楊照

海明威的小說《在我們的時代》裡,少年尼克隨著父親前往印第安部落,
幫印第安產婦接生。遇到了難產的棘手狀況,產婦叫得死去活來,嬰兒卻
遲遲生不下來。大家都很緊張,擔心產婦和嬰兒能不能安然存活下來。幾
經波折,好不容易小孩終於誕生了。可是出了印第安帳蓬,卻赫然發現產
婦的丈夫,因不堪緊張折磨,竟然自殺死了。

那男人之死,震駭了少年尼克。尼克忍不住問爸爸:「要死掉很難嗎?」
,爸爸回答說:「那要看情況。」

要看情況,有時候很難,有時候卻也可以非常簡單。這是人類生存最大、
也是最戲劇性的難題。在什麼狀況下,人會決定選擇不要繼續存在下去?
為什麼存在可以那麼簡單,又可以那麼艱難?倒過問:為什麼死亡,有時
那麼艱難,有時又可以那麼簡單?

最難的,不是一死,而是人為什麼選擇一死?

依丹十三死因 各界揣測不斷

一九九七年九月,日本最受矚目、最受爭議的導演伊丹十三,推出他第九
部作品「被監護的女人」。電影上演沒多久,日本八卦雜誌狗仔隊拍到伊
丹十三和一名年輕女子共處的偷窺照片,大肆渲染報導伊丹十三的「外遇
」。十二月二十日,時年六十四歲的伊丹十三從東京麻布台事務所窗口跳
樓自殺,日本新聞界大騷動。

日本新聞界密集報導伊丹十三的消息,各式各樣的人跳出來懷念伊丹十三
,並且提供對於伊丹十三死因的猜測。伊丹之死,應該是受不了姦情曝光
,羞愧自殺,有人這樣說。伊丹不是羞愧而死的,他明明說他是「以死明
志」,用自殺來彰顯自己的清白啊!有人這樣反駁。伊丹的死,雜誌報導
祇是導火線,真正原因在他幾年來被黑道騷擾,不堪其恐嚇威脅而造成的
,有人這樣認為。

還有,伊丹十三重要的同行,也具備演員與導演雙重身分的北野武,則主
張伊丹十三之死,根本是因為工作上的瓶頸。講白了,就是「江郎才盡」
,再也拍不出好電影了吧!帶點傲慢、帶點輕蔑,當時剛剛在威尼斯影展
得獎的北野武甚至說:「伊丹先生從高樓屋頂朝下看的時候,我的得獎說
不定從背後推了他一把呢!」

這些吵吵嚷嚷的報導,共同點在:每個發言的人,似乎都對伊丹十三如此
確切瞭解,他們一廂情願或者該說一口咬定,伊丹十三就是這樣的人,伊
丹十三就是這樣想、就是這樣思考這樣決定,而從事務所窗口跳下來的。

他們沒有懷疑。不管是惋惜、還是懷念、還是指責批評,他們「如實地」
指著伊丹十三說:「你就是這樣!」

指著那已經不在的、不會回來反駁他們的伊丹十三,盡情地說他們要說的
話,做他們要做的秀。

「……他們都對自殺者共同懷抱一份侮蔑之情。侮蔑之情來自一股確信
,他們有充分的把握,認為媒體世界裡曾經被奉為王者之一的(伊丹十三)
,如今已經從高處跌下,萬萬不可能再回來反擊他們了。」

大江健三郎 用小說表不滿

說這段話的人,是日本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比伊丹十
三小兩歲的大江,和伊丹關係匪淺,一九五一年,大江剛剛開始接觸文學
,發生了對於文學的熱情,在當時唸的松山東高中參加文藝部活動,就認
識了學長,本名為池內義弘的伊丹十三。

少年到青年時代,伊丹對大江保持著介於朋友與大哥之間的親密來往。應
該也是伊丹十三的影響吧,大江在二十五歲時娶了伊丹十三的妹妹由佳里
為妻。於是伊丹十三正式成了大江的妻兄、大舅子,兩人的互動來往更是
直接、頻密。

而且兩人都長期在日本文藝圈中,以奇特的叛逆身分活躍著。兩人的作品
,原本都遭到日本主流批評界的青白眼,後來在國外受到讚賞、重視,才
「出口轉內銷」,衝擊日本讀者與觀眾的。

從生平經歷來看,若是要選最親近、最瞭解伊丹十三的人,大江健三郎應
該排名很前面吧!然而,伊丹自殺後,大江健三郎連續看了一個禮拜電視
新聞的報導。他的體會:「……一開始就預料自己可能無法體會新聞秀
主持人,或(伊丹十三)電影中那批新世代男女演員使用的語言。沒想到連
年齡相近的電影導演、劇作家、甚至演藝界和社會一般評論員所講的,同
樣難以理解。一個話題越是凝聚,他們使用的語言內涵越是遠離你所理解
的範圍。」

和伊丹相知相交將近半世紀的大江,聽不懂那些談論伊丹的話!重點一定
不會在那些人揭示了什麼大江不知道不認識的神祕、隱藏的伊丹十三,而
在:大江太知道伊丹這個人的複雜性,因而無法將那些人斬釘截鐵描述的
伊丹十三,和真實活過、笑過、哭過、艱難過、掙扎過的伊丹十三,搭配
得上吧!

出於對這種簡化、獨斷的無奈憤慨吧,大江健三郎用小說形式寫了《換取
的孩子》,寫伊丹十三以及伊丹之死。《換取的孩子》沒有打算要跟那些
新聞爭奪「伊丹之死解釋權」,不是要推出一個「更接近事實」的「大江
版」來反駁、對抗那些粗糙、無理、輕蔑、自以為是的種種說法。小說裡
,大江沒有給對於伊丹之死的「另一種答案」,他鋪陳的,毋寧是生命的
複雜與不確定性,以及導致一個人死亡的原因,如此悠遠、錯亂,近乎無
可追溯。

自殺的報導 是在消費悲劇

當我們認知生命沒有標準答案,死亡沒有單一解釋時,我們才懂得尊重生
命,也才懂得尊重死者。閱讀大量關於伊丹十三自殺報導的日本人,祇是
在消費一個知名導演的生命悲劇而已,以伊丹悲劇為自己日常無知無聊排
遣一番,之後,伊丹與伊丹之死就跟他們再沒什麼關係了。可是閱讀《換
取的孩子》的讀者,卻被迫透過伊丹與大江的生命歷程,回身思考許多自
己一樣逃躲不掉的問題--人為什麼活著?生命某個階段做過的事,和後
來的自己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接受社會主流是對的、還是反叛才是對
的……

一路回到尼克的父親那一句最曖昧的廢話:「那要看情況。」這曖昧廢話
卻也是最難被否認的真理。生或死,我們都無法抽象地予以評斷其易或難
,祇能進入「情況」裡,翻挖出複雜、錯亂,所有拒絕標準答案、拒絕簡
單責任歸屬的具體生命事件。

台灣新聞界,演藝圈對待倪敏然之死,多麼類似當年日本人對待伊丹十三
的自殺事件,可惜的是,倪敏然身後沒有一個像大江健三郎的人,幫他撥
開所有的粗糙、無理、輕蔑、自以為是,誠實直視生命的具體艱難。

在這種時刻,與其繼續追看對於夏禕的炒作,不如翻翻看看大江健三郎的
《換取的孩子》吧!我相信,在天上的倪敏然應該會對《換取的孩子》裡
出現的伊丹十三,有最高度的認同才對。